人脸识别在银行开户中的应用模式


 

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远程开户的正式征求意见稿还没有形成,即使试点也不会很大范围,可能由少数几家流程和机制建设比较成熟的银行,经过一定的安全性评估和批准后先行试点。”一位接近监管的权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键还是账户体系的安全性,远程开户的核心是身份验证的可靠性,人脸识别这些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有遗漏的可能性,尝试多种手段交叉验证的方式可以增加安全性,比如声纹识别、虹膜识别、eID识别等。”

各个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人脸识别在银行开户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互联网银行、招商银行等技术能力比较强的银行。但人脸识别在金融系统中应用很难确保100%可靠。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识别方式如下:

  • 客户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摄像头拍摄下身份证持证人的头像
  • 客户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摄像头拍摄身份证照片,识别身份证号码,通过身份证号码联网公安部的身份证核查系统,获取身份证信息,包括身份证上的持证人头像

两个照片通过专业的头像对比系统进行人脸对比,得出一个人脸相识度指标,通常以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衡量。

因为摄像头的精度、身份证办理的时间、人脸的自然变化等,人脸对比很难确认一个人和照片的相似度是100%,通常认为85%以上就可以认为证件属于持证人本人,也有可能本人和身份证照片变化过大,相似度小于60%一下,系统人为证件为非本人证件。同时,一些人的脸型和别人的证件照片也有一定的相识度,也可能被系统认为是证件为本人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人脸识别漏洞。所以人脸识别无法100%确保实名制开户的可靠性。

所谓专家说通过声纹识别、虹膜识别、eID证件安全是否可行呢?通过技术实现方式可以知道,声纹识别和虹膜识别时,客户需要首先在银行系统中存留自己的声纹和虹膜,也就是说要求客户提交拿着证件到银行网点或第三方公信机构去预留声纹和虹膜数据。这样就失去了远程开户的意义,增加了比网点开户还复杂的流程。 通过eID首先要求客户申请eID介质卡,如去工行网点申请带eID的银行卡,现在eID社会持有量很小。所以这几种辅助手段基本不可行。

博纳通远程开户平台,把人脸识别作为辅助手段,根据人脸识别匹配度不同,加上智能路由手段和视频服务,让客户在网上实现类似网点的面对面服务,人脸识别为客服人员提供参考,为流程加上硬性控制,实现比网点更安全的开户流程管理,真正让远程开户变为现实。

同样,加上博纳通电话回访等系统联动,有确保了客户远程开户是本人意愿的真实表达,完全符合人民银行的远程开户意见征询稿的要求。

详细方案可以致电:010-58221883,我们专业人员为你进行远程开户规定解读以及方案设计与实现。